日本的象征众多,富士山便是其中之一。
在1707年的时候,日本富士山的东南侧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宝永山大喷发事件。此次喷发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它使得江户地区的经济一下子陷入到了瘫痪的困境之中,并且给整个日本社会都带去了极为深重且难以磨灭的灾难。
当下,科学家们给出的最新预测着实令人心头一紧——富士山的爆发俨然已成为一个只是关乎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富士山内部所积聚的能量已然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一旦其喷发,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灾祸。身为邻国的我们,难道不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吗?
【年轻又不安分的火山】
富士山,作为耸立在日本列岛上极具标志性的山峰,其那雪白的山顶与蓝天相互映衬着,恰似一幅无可挑剔的风景画。可千万别被它这看似美好的外表所迷惑呀,要知道,富士山实则是一座“年轻气盛”的火山呢。
就地质学所涉及的时间尺度而言,富士山的年龄着实算不上大。
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得出,其活跃历史能够一直追溯至大约公元前5600年,算起来距离如今不过7000多年罢了。相较于那些拥有动辄数百万年历史的古老火山而言,富士山仿佛是一个才刚刚踏入青春期的青涩少年呀。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专家们针对富士山展开了深度调查,一番探究过后得出了相关数据:自公元前5600年起,富士山的喷发次数已然超过了180回。经计算平均下来,差不多每隔30年的时间,它便会任性地“撒野”一回。
研究人员居然凭借着这些火山灰的散布状况,成功推算出了当年的风向以及喷发的规模大小。
在这多达180余次的喷发过程里,规模各有不同。每当火山灰弥漫开来,周边的村庄与田地每每最先遭受影响。庄稼会被其掩埋,水源也随之遭到污染,就连空气中都充斥着一股刺鼻的硫磺气味。
【江户时代的震撼一击】
富士山于历史长河中历经了无数次喷发,而若论及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那一次,无疑便是发生在1707年12月16日的那次喷发了。当日正值清朝康熙46年,彼时的日本正处于江户时代的宝永年间,也正因如此,这次富士山的喷发在后来便被人们称作“宝永喷火”。
大约在上午10点的时候,富士山山体骤然间发生了极为剧烈的震动。紧接着,火山口处便有滚滚浓烟喷涌而出。此次富士山的喷发规模着实令人惊愕不已,竟然总共抛射出了多达17亿吨的火山灰。
不妨以樱岛火山为例来进行一番比较,将樱岛火山在长达200年期间的喷发量全部累加起来。而令人惊叹的是,富士山此次的喷发量竟然能够与樱岛火山历经两个世纪所积攒的喷发量相当,就仿佛富士山这一次的喷发,便一下子抵得上樱岛火山足足两百年的“喷发之功”呀。
方圆几百公里的区域皆被这些火山灰所覆盖,不论是富士山脚下的村庄,还是远处如今被称作东京的江户城,都未能逃过此劫。地面上堆积的火山灰颇为厚实,其最深处竟可达几十厘米之深。
田野之中的庄稼全然被掩埋于地下,河流以及水井亦遭受污染,只见那水面之上漂浮着一层灰白色的浮渣,不断散发出刺鼻的硫磺气味。那些牲畜因饮用了这般被污染的水而纷纷染病,粮食的产量也随之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情况。
此次火山喷发,除致使当地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之外,还给当地的经济以及社会秩序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道路被火山灰所覆盖,致使商旅运输近乎陷入停摆的困境,而市场上粮食以及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随之迅猛飙升。江户幕府积极采取行动,全力调动各方资源,并组织大量人力去清理街道以及田地。然而,就此次这般大规模的自然灾害而言,幕府所付出的这些努力,实在是犹如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诸多棘手的问题。
更为棘手的是,火山灰经风吹散之后,其中部分竟飘至数百公里之外的区域,就连关西一带也未能幸免,受到了此次事件的影响。据历史记载,此次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灰沉积层,直至如今依旧能够在日本东部的地层当中寻得踪迹,其厚度存在差异,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各有不同。
【300年的沉睡:能量攒得有点吓人】
自1707年发生“宝永喷火”这一事件后,富士山便陷入了长达300余年的寂静之中。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悉心研究,他们察觉到富士山内部的能量非但未曾消散,反而是处于不断累积的态势。
据相关估算,在过去的这300年期间所积攒起来的能量,极有可能达到1707年那次火山喷发所蕴含能量的10倍之多。倘若富士山再度爆发的话,届时所喷出的岩浆总量或许会高达13亿立方米。
这一数字乍一听颇为抽象,可倘若换种理解方式,便会显得极为直观了——如此庞大数量的熔岩,足以让整个北京市区都被淹没于足足3米深的熔岩之下,届时,市区内所有的街道、建筑以及基础设施都将遭受灭顶之灾,被彻底摧毁殆尽。
在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借助电缆以及无线网络这两种传输途径,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如此一来,研究人员便可以在任意时刻对山体内部的状况予以查看。而在这其中,山梨县富士山科学研究所的藤井敏嗣教授可是负责此项工作的关键人物之一呢。
凭借着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他成功预判出了樱岛火山的喷发时间,也正因如此,在火山研究这一领域当中,他已然颇具名气。
近些年来,他与团队察觉到,富士山内部所呈现出的压力值已然突破了1.6兆帕这一临界点。这一数值意味着什么呢?打个比方来说,就如同给300个标准足球场同时施加深达10米的水压那般,要是换算成力量的衡量单位,其产生的压力足以将任何普通建筑都给压垮掉。
据监测仪器所记录的情况来看,在过去的数年之中,富士山脚下的小型地震活动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那便是其活动频率出现了上升态势。尽管每次地震的震级都不算高,可这愈发频繁的地震活动,已然到了让人无法予以忽视的程度。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有可能因喷发而被引发,进而致使灾害范围进一步扩大。
【日本咋办:逃生计划安排上了】
数年前,日本政府便召集了专家团队,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后果展开了详尽的推算工作。相关数据表明,倘若富士山出现最大规模的喷发状况,那么由此导致的死亡及受伤人数或许会达到1万3600人之多,并且这其中尚未将那些因后续一系列灾害而受伤的人员统计在内。
就房屋情况而言,特别是那些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其预计倒塌的数量会在280栋至700栋这个区间有所波动。要知道,面对火山灰的沉重压迫以及地震带来的强烈冲击,这些房屋几乎没有任何抵御能力。
厚厚的火山灰会将道路严严实实地覆盖住,铁路轨道或许会由于地形发生的改变而出现断裂的情况,至于机场跑道呢,也会因为灰尘不断堆积以及能见度随之降低,进而导致飞机无法在其上正常起降。
火山喷发后,那一片片广袤的稻田将会被厚厚的火山灰无情地埋没,从此不见天日。而那些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木,也会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以及水分的滋养,逐渐枯萎死去。如此一来,整个生态系统都难以逃脱遭受沉重打击的命运,陷入一片混乱与衰败之中。
东京首都圈即将陷入全面瘫痪的困境。在茨城县以及静冈县,无论是工厂、商店,还是学校,都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状态。工厂的生产线纷纷停工,供应链也出现了断裂的情况,整个社会活动近乎处于停摆的局面。
据日本政府估算,基础设施重建、农业减产以及工业停工等方面所需成本累加起来,其直接经济损失将会达到1238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日本气象厅及相关机构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完善监测系统,其目的在于应对这场潜藏的危机,以便能在火山喷发来临之前,最大程度地争取到更多的预警时间。
2023年3月,日本政府对其“富士山喷发逃生计划”完成了正式更新。此次更新后的计划中有一项颇为特别的调整内容,那便是静冈县以及山梨县的居民接到了这样的通知:倘若富士山火山爆发,他们届时只能依靠步行的方式撤离出去。
其缘由颇为简单,在火山喷发之后,道路往往会被火山灰以及碎石封堵得严严实实,致使车辆完全无法开动。如此一来,步行反倒成了最为切实可行的选择。
【中国怎么应对】
对于日本而言,富士山倘若喷发,那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然而,当我们将视角转至中国,情形便全然不同了。
无需担忧会面临直接威胁,其缘由说来颇为简单——中间横亘着东海。东海的海域面积广袤无垠,足足达到106万平方公里,其水面的平均深度可达350米,而最深处更是深达2700米。
宛如一道与生俱来的坚固屏障,将火山灰以及熔岩所带来的威胁全然抵挡在外,密不透风。回顾历史,即便是如1707年那场规模宏大的“宝永喷火”这般重大的事件,其产生的火山灰亦未能跨越东海,进而飘至中国沿海地区,由此便足以充分彰显这片海域所具备的强大防护能力了。
富士山若喷发,其威力至多能达到火山爆发指数的6级水准。相较之下,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那次达到7级的喷发,二者压根就不在同一个层级之上,差距颇为显著。
坦博拉火山曾有过一次剧烈的爆发,当时,大量的火山灰与气体迅猛地冲入平流层。这一情况致使全球气温急剧下降,在北半球,情况尤为严重,甚至出现了“无夏之年”的罕见现象。如此一来,粮食产量大幅减少,而这一影响范围甚广,欧洲和北美地区都未能幸免,均受到了波及。
即便富士山喷发的强度再大,其所能释放出的能量也远远达不到能对远处中国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程度。要知道,就算它喷发了,火山灰最多也就是飘散到日本周边的海域而已,很难波及到相隔一定距离的中国。
经由对洋流及风向相关数据展开分析,科学家们有了这样的发现:在日本东部区域,其气流以及海水的流动态势,多数情况下是朝着东北方向行进的,而这个方向,恰恰正是指向美国西海岸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宝永喷火”这一事件,彼时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被风裹挟着吹向了太平洋的上空,而后缓缓沉降,最终落在了距离日本更为遥远的海底之处。然而,翻查相关资料便会发现,在中国这边,关于此次火山灰沉降的情况却几乎未曾有过任何相关的记录留存下来。
即便运气欠佳,存在少量火山灰确实飘过了东海的情况,也无需过于担忧。我国沿海地区的环保部门在应对空气污染方面早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无论是监测设备,还是应急预案,皆是一应俱全。
尽管火山灰具有特殊的性质,可从本质来讲,它同样属于一种颗粒物,在处理难度方面,并不比雾霾更为复杂。
环保部门能够快速开启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借助人工降雨的方式让灰尘沉降,以此降低其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域广袤无垠,东部沿海各个城市之间相隔的距离较为分散。如此一来,即便有少许火山灰飘落下来,也不会出现像日本那样集中对某一个区域形成冲击的情况。
相较而言,日本的国土面积较为狭小,其人口与产业呈现出高度聚集于东京到大阪这一狭长区域的态势。如此一来,一旦富士山喷发,他们几乎无处可躲。但在中国这边的情况就全然不同了,完全能够以一种“隔岸观火”的姿态看待此事。